为了表彰杨虎城在讨唐战争中所立奇功,南京国民政府于1930年1月和2月先后授予杨虎城二等、三等宝鼎勋章各一枚。驻马店战役是杨虎城军事生涯中的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自从军以来,独立策划发动的规模最大、缴获最多、影响最大的成功战例。从战役的策划、发动、实施,处处表现出杨虎城这个没有受过系统文化、军事教育的所谓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高超娴熟的军事指挥能力;机敏果敢的决策力和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驻马店战役是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名杰出军事家的标志。
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相继任蒋军第7军军长、第17路军总指挥,在平汉线正面堵击冯军,9月间张学良率兵入关后,战争胜负以定,他率部攻击冯军宋哲元部于洛阳一带,并占领潼关,截断了西北军向后方的退路,导致称雄一时的冯玉祥部西北军被重重包围,全军瓦解,作为一个集团自此除名。杨虎城率军抵达陕州时,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嘱杨虎城准备组织陕西省政府。1930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了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决议。
主政陕西
杨虎城非蒋介石的嫡系,更非亲信,合作时间不过两年。蒋介石之所以将陕西省交其管理,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因素:一、蒋介石系统发源于中国的南方,其本人又是南方人,在北方缺乏社会基础;而西北特别是陕西曾是北洋政府和冯玉祥的大后方;这些力量都需要清除。二、陕西地方文化沉淀太厚,知识层面非常敏感,地方人士本身不团结但还排外,外籍官员不易统治。蒋嫡系的陕籍将领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等资历太浅,不孚众望,在地方没有号召力。三、陕西自民国以来一直战乱不断,加之灾荒接连,1929年(民国18年)刚刚遭遇了特大旱灾,饿死百姓无数。经济上问题很大,决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四、杨虎城是冯玉祥的叛将,用他来对付冯在西北的残余力量比较适宜;杨在陕西征战多年,特别是西安守城后在地方享有一定的声望和社会基础;杨本身没有文化,人虽“不粗”,但还是一介武夫,打仗可以,治省未必可以,搞得不好了随时撤掉即可。由于有这些考虑,陕西的政权就交给了杨虎城。蒋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进入“蜜月”期。
杨虎城对整个形势认识很清楚,他对蒋的基本方针是,在其不危及根本利益时,以服从合作为主;政治上表面保持一致,实地里自搞一套。据时任秘书的米暂沉说:在蒋介石任命他为陕西省主席后,杨虎城除考虑将来施政的方针和主要措施外,也同他的一些重要干部研究过十七路军以后的出路问题。他当时曾做过这样的分析:同蒋介石合作打垮了冯玉祥,使我们取得了陕西地方政权。但蒋介石之所以把陕西政权交给我们,是形势所迫不能不如此。岳维峻太不成器了,蒋介石多年的培养落了空。在蒋的嫡系中还没有适当人选可以担任这一任务,而且地方情况这样复杂,很不容易搞好,非利用我们不可。但情况已经很明显,蒋介石对我们是不放心的,我们后面不是已有刘镇华的胞弟刘茂恩等部队跟着来了嘛。因此,今后我们的问题,将是如何对付蒋介石的问题了。换言之,蒋介石将成为我们主要的敌人。但是,对于蒋介石绝不能予以丝毫的低估。蒋的背后有着各帝国主义列强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他一手把持中央,党、政、军大权集一身;有军队,有官,有钱,还有特务。
几年以来,一个个军阀都在他手里失败了。武汉政府最后也投降了南京。以广东而论,有胡汉民、汪精卫这样足资号召的人物,有充足的财力和兵力,仍不免屡起屡仆;桂系和张发奎也是这样,唐生智更无论矣。这一次阎、冯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联合起来反蒋,并得到桂系集团的遥相声援,还加上汪精卫等一批国民党中央委员搞出扩大会议这样的招牌,另立了中央政府与南京对抗。可以说几乎包罗了绝大部分的地方军阀势力和在野政客,结果这一联合反蒋仍不免一败涂地。除此之外,地方势力中还颇具实力的只有张学良了。
但可以推论,今天的张学良也绝不是蒋介石的对手。等而之下,就不值一提了。阎、冯反蒋的失败,证明蒋介石绝不是中国的其他军阀可以打垮的,纵使几个军阀联合起来像阎、冯、桂那样,结局仍会被蒋收买、分化而各个击破。我们作为一个军事团体,比之阎、冯、张、桂、陈济棠、唐生智都差得很多。以我们的军事力量和蒋斗争,根本不够条件;又有什么人有联合的条件?因此,他的结论是:和蒋斗争,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有自己的做法。蒋在政治上弱点很多,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点,方可站住脚。如果需要取得外力的合作,只有中国共产党。对其他的地方军事反蒋力量不能有过高的期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1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曾请缨抗日,遭冷遇。同年6月,所部与川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签署《汉中密约》。
1935年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奉令调兵在陕南阻截红25军,遭到痛击(旅长唐嗣桐被杀害,并命人将唐嗣桐葬于蒲城亲自为唐嗣桐提碑文,碑文落款为杨虎城,现保存于蒲城文庙唐嗣桐后人每年都会继拜)。同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逼东北军和第17路军“剿共”时,在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同张发动兵谏(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经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
1937年1月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6月被迫出国“考察”,游历美、英、法、德等国,宣传抗日主张。“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
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
杨虎城被害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西北军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继续批评国民政府。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多次致电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他偷偷回国,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逮捕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12年。其间,杨虎城小女儿出生,妻谢葆贞病死。1949年,转向亲共之李宗仁下令释放他,但是命令并未被施行。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毛人凤受蒋介石指示,在其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之“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内。
杨虎城的故事
杨虎城主政陕西时期重视发展文化教育和水利等事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长期的军阀混战使陕西教育濒于凋敝,教育经费几乎被挪用一空,杨虎城决定缩减军费开支,将商税、棉花捐、卷烟特税全数拨归教育厅,建立“教育基金”,并组建了一个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以监管经费使用。
杨虎城自己出钱,在家乡孙镇、蒲城县创办了很多学校,其中尧山小学、尧山中学最为驰名,是当时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学校。至今仍是陕西省重点中学。考虑到学校的经费来源,杨虎城还筹办了咸阳炼油厂补充学校的经费,另外还在蒲城的洛河边购置了三千多亩水田作为学校的资产。
倡办水利工程专校、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及设置黄河水电站,提出治黄构思及理论。1934年至1937年基本修成了洛惠渠主体工程,梅惠渠于1936年开工,1938年完成。
杨虎城创办医院
辛亥革命后近二十年,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陕西的医药卫生事业几乎一片空白。杨虎城在参加北伐后,就改组了部队军医机构。入陕主政后,他进一步充实了十七路军军医处,克服经费困难,设立了省人民医院。1931年3月24日,正式开诊,第一年全部免费诊断。并聘用省内知名专家姚尔明、吴济棠等,斥巨资从国外买回X光机等设备,建立了检验室,开展胸部透视、拍片和四大常规检查,使得省立医院成了西北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兴办药厂和助产学校,1932年陕西霍乱时期从军费中拨出专款购买设备自主研制疫苗。
杨虎城后代
长子杨拯民、次子杨拯中、三子杨拯亚、幼子杨拯仁、长女杨拯坤、二女儿杨拯美、三女儿杨拯英、四女儿杨拯汉、五女儿杨拯陆、幺女杨拯国
杨虎城是怎么死的
1949年9月6日,毛人凤受蒋介石指示,在其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杨虎城历史评价
毛泽东: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中国共产党:杨虎城为“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张学良:自台北传真亲书贺词“敬念杨虎城先生百岁诞辰”说杨虎城不过陪衬,后悔搭了杨虎城,西北军没用,令其伤心极。但张学良亦表示杨虎城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大家认为爱国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袁荫盛:纵观杨虎城将军一生,他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他通过亲身实践走上了“联共救国”的道路,他是国民党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抗日的问题和蒋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发动了“西安事变”。史家对这些问题不尽然,不过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至少后来国共携手抗日,不能不说和“西安事变”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至少“西安事变”也有助于后来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这样的历史事实。
台湾学者郭冠英:国民党应抚平历史伤痕,正确看待“西安事变”。遭囚禁12年后,却被杀害,杨虎城受到了很大的冤屈。“西安事变”是一个爱国行为,国民党应积极抚平历史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