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简介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出生,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徐家窑人。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任排长。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派回家乡组织武装斗争,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海东历任黄陂县河口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委员、军事部长兼夏(店)区区委书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红4军第13师38团团长、12师36团团长、独立第4师师长,红9军27师师长。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他骁勇善战,身先士卒,被群众誉为“徐老虎”。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徐海东带领红27师来到金家铺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领导的英山独立团、六安、霍邱、霍山独立营会合,组成东路游击师,任副司令兼师长。后改编为红27军,任79师师长。同年1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徐海东任74师师长,之后兼任红25军副军长。
1933年10月,改任组建后的红28军军长,率部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先后取得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藤山、长岭岗、太湖、扶山寨等战斗的胜利。
1934年4月,重组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同年11月,改任红25军副军长。他参与红25军长征,创建鄂豫陕苏区,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后任红25军军长。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军团长。他指挥劳山战役,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
1939年,他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
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指挥周家岗等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他在革命战争中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
1940年后虽身患重病,仍随军指挥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海东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毛泽东曾高度赞扬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大”后,从大连回到北京。
1958年10月,任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病情稍有好转,到湖北参观访问,进行调查研究。1960年10月,主编红二十五军战史,并向编委会提出,一定要写党、写人民、写集体,不要突出个人。
1962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战史编成后,又一次累得大吐血,病危九天。
1964年10月,任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9年4月,带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69年10月25日,病中的徐海东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行“疏散”到河南省郑州市。
1970年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徐海东主要荣誉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徐海东人物评价
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毛泽东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邓小平评价他“对党有一颗红心”。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