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归纳人生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古代人生四大喜事之金榜提名背后的辛酸,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人生四大喜事背后的辛酸
在那个科举兴家的时代,金榜提名可以说是古代人莫大的喜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风光背后却是人生三大苦
一、十年寒窗苦读
晨兴即起,洒扫庭除,头悬梁,锥刺股,孙康映雪,六七岁起启蒙教育,十二三岁熟背四书五经40万字,甚至还有几倍于原文的注解,另外还有各种典籍书目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完全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文人一生的座右铭,因为只有金榜题名才可以获得社会地位的敲门砖。
二、“考试”流程之苦
金榜提名这件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代人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一过程就好比登山分阶拾级而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科举制度中考生必须历经哪些阶段。
第一级、童生试:获得科举考试资格的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合格为生员(秀才)
第二级、乡试,又叫秋闱,考上为举人
第三级、会试,又叫春闱,考上为贡士
第四级、殿试,皇帝主考,考上为进士
三、“考试”行程之苦
在“出门全靠腿,导航全靠嘴”的年代,去外地参加考试是个极辛苦的事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当时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考不上就是死亏。
如江南考生要到北京科考则要先乘船,再乘车。豪富之家的子弟至少还可以雇一辆马车上京赶考,对于贫寒子弟来讲往往雇不起马车,只能靠走路或租一驴子即上路。
故此古人的金榜提名的高考动力都源自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支持,所以说那个时代的考生基本都是从苦水中熬出来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