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东简介
黄启东(1891—1938),字霞鹤,又字礼常,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人。他自幼聪明好学,14岁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后入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学习。毕业后,黄启东在四川新军中任职,历任巡阅官、参谋官、江西吉安县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功卓著,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启东与师长李必蕃将军率部由临潼出师抗日,奉命在菏泽、郓城一带驻守。日军进攻菏泽,黄启东协助师长李必蕃率余部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1938年5月15日,在突围战斗中,黄启东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8岁。
黄启东生平
黄启东字霞鹤,又字礼常。1891年2月1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幼年时在村里读私塾,14岁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后入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后到四川军队见习,历任四川新军巡阅官、参谋官等职。1920年回到家乡长沙。1924年出任湘军贺贵严师教导队教育长。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其前身为黄埔军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队长。1928年,受同学李云杰之邀,在其当旅长的独立第二旅任旅参谋长。1930年,随所部参加中原大战,曹庄一战,黄启东有勇有谋,指挥若定,表现非凡,深受蒋介石的赏识,手令升为旅长。不久,即升任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启东与师长李必蕃率领部队由临潼出师抗日。9月开赴德州,参加沧州会战,阻击日军沿津浦路南进,多次击溃数倍于我的日军。沧州会战结束后,驻守河南汤阴,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南侵中原计划,受到蒋介石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褒奖,并发给他们优厚的奖金。为表达全师将士的爱国抗日之心,黄启东与李必蕃将奖金全部捐赠给《大公报》,作为抗日的宣传经费。
1938年1月,日军增兵分三路向南进犯,企图切断陇海路。徐州会战爆发,黄启东与李必蕃率领全师驻军定陶,后奉命移驻郓城、菏泽,修筑工事,防止日军南侵。郓城和菏泽为鲁西南之咽喉要地,此处若失,中原殆尽。黄启东深知责任重大,派六十八旅驻守郓城、六十七旅守菏泽,全师沿河防守正面宽达120公里之地带,兵力严重不足。
4月,日军窥伺黄河防线,警报频传,日军土肥原率精锐师团发起猛攻,黄启东在请求增兵未果的情况下,率领全师官兵奋起抵抗,与日军激战数昼夜,伤亡惨重。
5月上旬,济宁防线受到严重威胁,郓城守将贪生怕死,日军一攻即破,郓城为日军占领。黄启东等决计收复郓城,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反攻没有成功。随后全师奉命转移到菏泽休整,他们重新布置防务,以两个旅分置菏泽两翼,决心坚守菏泽。
1938年5月14日,准备未周,日军机械化团于濮县强渡黄河向菏泽发起猛烈攻击。很快,菏泽北面的董口即被攻陷。日军企图突破菏泽正面,截断陇海,侧击徐州。二十三师守备兵力极为薄弱,孤军奋战,伤亡殆尽,师长李必藩负伤后于当晚自杀殉职。15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攻击掩护下,敌一部冲入城内,将二十三师师部包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集团军直属第23师少将参谋长的黄启东以文天祥《正气歌》自勉,亲率余部冲锋十余次,头部中弹,仍命令卫兵背着他指挥战斗。师野战医院院长、同乡李少甫一再催促黄启东快上担架;将军坚决不从,摆手示意李少甫快去抢救其他伤员,并吃力地对他说:“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将军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47岁。
平江文史专家彭以达称:“当时噩耗传回,平江举行盛大追悼大会,由黄宪藩作词的歌曲广为传唱:‘屈子汨江,忠义之乡;抗战最烈,黄参谋长;壮士誓死,热血满腔;愿吾后起,复仇兴邦!’”
黄启东将军生前治军谨严,禁绝官兵扰民,注重军纪风纪,赢得军民爱戴。他一身战功累累,曾获四等宝鼎勋章、云麾勋章等。黄启东将军为国捐躯后,国民政府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被追认为抗日烈士,并被国民政府追赠中将,享祀忠烈祠,千古勋名,光耀青史于不朽。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