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恭”一词本无方便之意,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现在我们上厕所方便之后,都用柔软的卫生纸擦屁屁,但是纸张是东汉时期才由蔡伦发明,那么,在此之前人们都用什么擦屁屁呢?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出恭是什么意思?古人出恭用什么擦屁屁,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出恭是什么意思
“出恭”起源有两种说法,不过相差不大,一说是元代,一说是明代。一般认为是最早出现如厕含义的是元。
这个词在元明清的小说中出现频率尤其高——
《西游记》里有:“沙僧,你且与上前来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
《金瓶梅》第十九回:“西门庆正在后面出恭。”
甚至《红楼梦》也说:“秦钟趁此和香莲弄眉挤眼,二人假出小恭,走至后院说话。”
“出恭”一词,最早是科举考试中,为了表现出考场的严肃性,特别设立牌子,上书“出恭入敬”。意思是提醒考生,不管往外走还是往里进,都要保持恭敬的姿态。这种东西的作用类似于现代公共场合的标语,比如“禁止喧哗”、“禁止抽烟”。
之所以变成“解手”的代名词,是因为参加考试的学生,如果需要上厕所,就必须领取一个写着“出恭入敬”的牌子,方能离场。连上厕所都要保持恭敬的礼仪,可以说是很严肃了。久而久之,“出恭”就多出来一层含义。说“领出恭牌”,就是说“我要上厕所”。“出恭”还分“大恭”和“小恭”,分别对应大、小便。
除了以上的说法,“出恭”还有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在古代,汉字的数量并不多,有不少字同时表明多种含义,其中就有“屎”字作“矢”字。也就是说,“矢”除了表示“箭”以外,还表示大便的意思。
那么好玩的地方来了。
“矢出于弓”,我们当然理解为箭从弓上射出去,但是鉴于“矢”的多重含义,又能看作是“屎出于弓”,这么看来,“弓”字又多了一层意思。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篇文章讽刺男同性恋,有一句叫“探大弓于国库”,来描述男同的啪啪啪场面。这里的“大弓”就指“大便”,“国库”就是指“粪门”(有点重口……)。按照以上的证据,拉屎也叫“出弓”,读音和“出恭”一致。也算是“出恭”的另一种渊源了。
中华语言,实在是博大精深。对于以上两个解读,大家更倾向于哪种呢?
出恭这个词的来历,和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关。为了防止考生擅自离开座位寻机作弊,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规定,考生中途出去上厕所的,必须请假。请假条就是一块写着“出恭入敬”四个字的牌子。考生上厕所要带着这块牌子,上完厕所之后,再把牌子交回来。
所谓“出恭入敬”,就是“出入恭敬”,因为考场是一个严肃的地方,考生必须遵守纪律,不得高声喧哗,以免干扰别人考试。后来,人们就把上厕所称为“出恭”,把大便称为“出大恭”,小便称为“出小恭”,放屁称为“出虚恭”,而用来装尿液粪便的马桶,则称为“恭桶”。
“出恭”,在古代是对上厕所方便的雅称。
其实,起初的“出恭”并没有方便之意,这个词出自科举。
人有三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当时的科举一呆就是几天,所以期间上厕所是难免的。
所以,从元朝开始,为了方便考生在考试期间出去上厕所方便,就设立了两种牌子,一个叫做“出恭”,一个叫做“入敬”。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考场之地神圣,出入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具体的使用***就是:进考场,没人领一快“入敬”牌子,然后开始答题;答到一半想上厕所,就到门口用“入敬”牌换成“出恭”牌,去方便,方便完回考场,再换回“入敬”牌。
久而久之,这“出恭”便成了科举考生对如厕的指代词,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既然是从文人口中传出,也便成了如厕的雅称。
古人出恭用什么擦屁屁
就像纸张发明之前,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一样,我国古人那时候多用竹片当厕纸,叫做“厕简”。看过寻秦记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古代上厕所擦屁屁用的都是经过打磨抛光之后的竹片光滑温润,感觉应该还不错。
不过,“厕简”是比较稀少和昂贵的,所以只有有钱人才享受得起,一般的老百姓只能找一些触感比较差的替代品,比如瓦片,树皮,还有石头。
实际上,在纸张发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也是舍不得用纸张擦屁屁的,那时候纸张还很昂贵,印书都不够,是不可能用来擦屁屁的。当然,不排除某些败家的富二代率先使用厕纸。一直到了唐宋时期,纸张开始普及,使用厕纸的习惯才慢慢普及开来。
古代人把如厕也叫做更衣,是因为即便用最高级的竹片,还是擦不干净,难免会沾到衣服上,所以比较讲究的有钱人,每次拉完屎都要换一套衣服。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富丽堂皇,一般都有10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门口迎候。按说一般到别人家中拜访的客人,看见这种光景,都不好意思去。有个王大将军可不管这许多,脱了身上的衣服就进了厕所,便后穿着婢女准备好的新衣服出来,神情中充满傲然之态。从这一细节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人会把上厕所称为“更衣”。当然,在更多的穷苦人家,是不具备“更衣”条件的,但是不论更不更衣,人们在排便时的痛快感受是无可替代的。这一肮脏但愉快的历程,所有的教科书中都不会记录,似乎只有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推广,这实在让历史的文明大打折扣。
不过,咱们中国人还算不错的,要知道,造纸术是在12世纪才由阿拉伯传到欧洲的,那么,在此之前,外国人用什么擦屁屁呢?
据说古罗马人是用海绵擦屁屁的,这个确实比较舒适,缺点也是过于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普通人是用树枝和木棍来解决的,至于解决的方式,到底是擦还是捅,就不得而知了。
法国人就没有罗马人那么高雅了,他们是用一根麻绳来解决,手持麻绳的两端,前后拉锯来把屁屁蹭干净。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公共厕所里,这根麻绳是公用的。不敢往下想了。
根据日本的《源氏物语》一书的记载,日本的皇族是用蝉的翅膀来擦屁屁的,不过由于蝉的翅膀很硬,所以一般需要在热水里泡上三天再使用,而且由于蝉的翅膀是透明的,所以如果大便异常的话,还能及时发现,从而根据大便的化来判断身体的病变。
至于印度人,人家到现在都不用厕纸,人直接用手,然后再把手洗干净。在印度的高档厕所里,都有便后专门洗手的设施。至于无法配备这些设施的穷人,就只能到恒河里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