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这位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大秦帝国的缔造者,一生干了许多有益于中华民族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修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这些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还有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却很少被人们所知,那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以战后全国各地上缴的青铜兵器为原材料,冶铸了十二尊各重80吨,高16.24米的“金人”,将其矗立于大秦帝国的中央广场阿房宫的前殿,以此召示天下:大秦帝国和平统一万万年,中华民族和平统一万万年。这就是大秦帝国和平统一纪念碑,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大秦帝国十二金人之谜,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秦帝国十二金人之谜
“十二金人”作为中华民族史上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分裂要统一。“十二金人”作为中华民族和平统一之象征,被后世国君视为国之重器,均想拥有。《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三辅黄图校注》引《三铺旧事》云:“铸金狄人,立阿房殿前。”大秦帝国将“十二金人”矗立于大秦帝国的中央广场阿房宫的前殿。《正义》引《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中门。”大汉帝国将“十二金人”矗立于大汉帝国的中央广场长乐宫中门。《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董卓因为经济困难,毁了十尊铸了钱币,以解经济危机,留下的两尊作为象征矗立于“清门里”。大魏帝国建都于洛阳,魏明帝欲将两尊“金人”徙往国都洛阳矗立,只因“金人”太重,运至霸城南作罢。如此伟大象征意义的“国之重器”“十二金人”,随着“金人”实物的消失,加之一些史学家长期对大秦帝国的诋毁,他们有意无意地曲隐了“十二金人”这一“国之重器”的伟大历史意义,这就使得后世阅读史料的人,只知道秦时有冶铸“金人”这么一件事,“国之重器”的伟大意义也就渐渐地被淡忘了。
“金人”铭文“李斯撰,蒙括书”。李斯是大秦帝国的总理,蒙括是大秦帝国的国防部长,可见冶铸“十二金人”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情,是经过大秦帝国“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冶铸“十二金人”是一项浩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工程,这项工程是通过周密的构思和设计的。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今天我们探寻“十二金人”,既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质疑是:上缴的天下之兵堆积如山,为什么只铸十二尊“金人”?十二尊“金人”是怎样铸造的?在什么地方铸造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消失到了什么地方?还有没有可能重新发现?如此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如此一项浩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工程,难道就没有留下任何遗迹于人间吗?本人带着这些问题,经过二十余年的探寻,终于找到了当年铸造“十二金人”的地方连同大量的遗留物。同时分析论证应该还有两尊“金人”在存,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两尊“金人”能被重新发现,并矗立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以象征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