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简介
长沙会战是抗战期间中日双方出兵最多、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的一次大型会战,共分为四次长沙会战。双方你争我夺,战况惨烈,中方在此战中的优异表现震惊世界,提升了本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939年10月13日)
冈村宁次指挥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约24万兵力迎战。10月15日,30集团军克复三都并继续追击,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10余万大军,配备强大的火力和大量骑兵,于9月中旬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中国第9战区所辖兵力为11个军30个师。9月27日,日军分路南进,至30日,日军主力进至捞刀河北岸,直扑长沙以北永安市、金井、上杉市、桥头驿等地。由于孤军深入,中途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伏击,被迫停止进攻。10月9日,第6师团退向新墙河;第33师团撤回通城;奈良支队退回通城。中国军队在全线追击中,收复了平江、南江桥等城镇。13日,会战结束。此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我军伤亡3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1941年10月11日)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总兵力达12万余人,在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下,采取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以纵深突破的战略,向长沙进犯。
19日,日军抵达汨罗江北岸地区。为阻止日军向长沙推进,第9战区电令第37、第99军坚守汨罗江南岸,阻击日军。此时日军破译了第9战区作战命令的电报,决定放弃原作战计划,命令各师团向东挺进,于捞刀河以北地区围歼从东面侧击日军的中国军队,并于28日占领长沙。中国第9战区已于27日奉最高统帅部电会,转移攻势,从各方调集增援部队陆续赶至战场投入战斗,将日军包围于捞刀河、浏阳河之间。与此同时,第3、第5、第6战区部队分别向当面之日军发动了攻势。11日,中国军队恢复了原阵地,与日军对峙于新墙河,会战结束。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使其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15日)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再次强渡新墙河展开进攻。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防御作战。于是被迫退却。中国军队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中日两军恢复战前态势。中国军队获得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此役,日军遭重创,被毙伤5万余人。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27日~1944年6月19日)
此战于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这次会战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